刊名:城市发展研究
主办: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
主管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ISSN:1006-3862
CN:11-3504/TU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2.086643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0-2002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4-2005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6-2007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8-200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0-2011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2-201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4-2016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7-201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
期刊热词:
中彩页
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圈经济实力雄厚,居民购买力强,在行业中目前仍然保持着领先的状态,发展前景排名前50的城市已经连点成片。其中长三角更是形成了“南京-上海-杭州-宁波-温州”的“3”字型发达城市群走廊,不仅城市能级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全处于排名前列,无锡、嘉兴、常州、绍兴、金华等城市,得益于发达的民营经济支持,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,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,典型如金华、无锡、嘉兴、常州常住人口都达到了户籍人口的1.3倍以上,外来人口购房安居的刚性住房需求持续保持高位。再加之近年来房地产供给侧调控改善了常州、温州等城市的库存压力,使得长三角,尤其是宁沪杭甬温沿线城市的投资前景一直为房地产行业所关注。结合排名变化来看,不少城市排名较2021年进一步提升,典型如合肥上升4名、台州上升9位,芜湖、镇江均上升6位。
正是由于大量高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支持,一线城市的需求端支撑长期表现强劲,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发生以来,一线城市的楼市表现超出预期,韧性十足。具体来看,2020年下半年楼市成交迅速反弹,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均明显走高,并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点,其中上海、广州和深圳的同比涨幅均在15%以上。进入2021年下半年,在全国楼市成交普遍大幅下滑的情况,一线城市成交规模仍能保持相对高位。进入到2022年,在行业成交规模持续收窄的背景下,在2022年2季度一线城市成交下探的趋势率先趋稳。除上海因为疫情反复影响,导致2季度商品住宅成交进一步环比下跌之外,深圳环比降幅明显收窄,北京、广州成交规模更是出现了触底回升,其中广州市商品住宅成交量更是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14%。
(节选)
但是从楼市实际走势来看,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动荡和疫情反复等因素叠加影响,销售端信心恢复缓慢。直至2022年年中,楼市需求侧表现才稍见抬头,但对比往年同期来看仍在相对低位。在此背景之下,我们认为2022年城市之间的分化将进一步凸显,那些外来人口众多、住房刚需积压、购买力较强的城市购房者信心或将率先走稳,而前期楼市供给侧超前发展、人口吸纳能力不强的城市仍将深陷去化泥沼。企业在城市选择上,也应当更加重视不同城市之间的基本面差异,重点关注在近两年疫情影响之下的经济和人口发展韧性较佳的城市。在当下这个时点上,我们也有必要对城市的基本面指标再做详细的分析,对不同城市的发展前景重新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。
2021年下半年以来,面对行业销售、投资双双下行的市场行情,再加之部分经营不善企业“暴雷”的出现,使行业消费端的信心大幅消退。出于自身收入预期不稳定和新房交房前景的担忧,居民对于住房改善的选择更加趋于审慎和保守,在此背景之下,与刚性住房需求相关常住户籍人口比、常住人口增量等指标更为值得我们所关注。
2022年,CRIC研究中心在历年的研究基础之上,继续将研究对象覆盖全国285[1]个地级以上市,并且新增GDP增长、七普后人口发展等指标,将最新城市数据进一步更新到2021年,同时更完善了分析方法,综合运用因子分析、相关性分析、回归分析、Ahp层次分析、德尔菲法等多种数学工具,对房地产市场前景进行定量化研究,对不同城市能级的前景来源予以剖析,并对前景较优城市的指标特征进行归纳总结。全文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:
在处于行业周期性低位的2022年上半年,可以看到长三角土拍区域的热度仍然相对较高,宁波、杭州、合肥、盐城、台州上半年平均溢价率仍保持在5%以上,其中合肥平均溢价率达到了9%,在上半年成交量TOP20城市中排名第一,台州平均溢价率也达到了8%。而在2022年年中,也可以看到杭州、南京、宁波、苏州等城市新房市场成交率先迎来复苏。
凭借着国内的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叠加优势,北京和上海即便在严峻的疫情冲击下,其庞大的外来人口和大量的高收入岗位,仍然为这些城市提供了坚实的需求侧支撑,联系2022年最新地市走向来看,可以看到京沪土地市场热度依旧高居不下,上海22年首轮土拍中有高达三成地块触顶成交,北京第二轮土拍中达到最高限价的地块也接近三成。再加之近年来一线城市人才政策有所放松,如上海在2022年进一步放宽了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标准,在高素质外来人口持续涌入的推动下,京沪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依旧难以撼动。广州和深圳则各有短板,其中广州市内各区域发展分化显著,反映在房地产市场方面,最典型的即是地市的冷热分化显著,市中心区域土拍高热、远郊流拍成为常态;深圳则是城镇建设用地不足,大大制约了城市承载能力的进一步上升。
文章来源:《城市发展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csfzyj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5/1145.html
城市发展研究投稿 | 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| 城市发展研究版面费 | 城市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| 城市发展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城市发展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